战略知识/战略执行/战略规划的核心步骤:从洞察到落地的闭环管理

战略规划的核心步骤:从洞察到落地的闭环管理

斯加哲战略管理系统
·admin
2025-09-18

对大中型企业来说,战略规划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案制订,而是一场需要持续迭代、动态适配的系统工程。它涵盖从环境洞察到落地执行的全过程,考验的是决策层的系统思维和组织的执行力。想要做好战略规划,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四个核心环节。

一、全面分析:摸清内外环境,找准自身坐标  

一切好的战略,都始于对环境的准确认知。决策者需要系统性地完成“收集信息-分析维度-提炼洞察”的升级,而不是停留在数据堆砌。  

外部环境分析,可以从宏观和行业两个角度入手:  

宏观上,关注政策动向(比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)、经济走势(消费力与融资环境变化)、社会变迁(人口结构、消费观念转变)、技术突破(如AI的广泛应用)带来的机遇与挑战;  

行业上,分析竞争格局,包括上下游议价能力、新玩家或替代品的威胁,以及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。  

内部评估则要客观真实,既要看到技术、品牌、资金等“硬资源”,也要评估研发效率、组织协同、供应链韧性等“软能力”。华为在制定网络战略时,就不只看专利数量,更会审视自身能否高效研发和交付。  

常用的分析工具如PEST、五力模型、SWOT矩阵等,能帮助企业将内外因素交叉评估,形成战略基础判断。值得一提的是,数字化工具正在显著提升这一环节的效能,比如借助云平台和数字孪生技术,企业可以实时感知市场、模拟推演,大幅提高判断准确性。

二、战略制定:把愿景变为可执行的目标  

清晰的战略定位是有效执行的前提。这一阶段,企业需明确自己的使命愿景、中长期发展方向,以及可量化的具体目标。  

比如,华为将“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”这一愿景,落实为“持续降低每比特带宽成本”等可执行目标,既契合自身优势,也回应了客户需求。制定目标时应遵循SMART原则,避免空泛。例如,“提升市场份额”不如明确为“三年内将东南亚市场营收占比提升10%”。  

对于多元业务的企业,还需做好业务组合规划。可借助波士顿矩阵等工具,识别哪些是明星业务、哪些是现金牛,从而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级。同时,战略方案最好保持一定的弹性,常备1-2个替代方案,以应对突发变化。

三、执行保障:组织与资源,支撑战略落地  

再好的战略,缺乏组织与资源的支撑也难以实现。企业需重新审视架构、权责、流程与文化是否与战略匹配。  

华为在推进网络战略时,就同步调整了技术架构与协同机制,明确各部门的职责——市场前端负责捕捉机会,研发专注技术突破,并通过跨部门协作提升决策效率。有企业通过设立战略办公室,将审批周期缩短了40%,极大提升了执行力。  

资源配置也须以战略为导向:  

- 资金投入应在核心业务、增长业务和孵化业务之间合理分配;  

- 人力资源需确保关键岗位的能力符合战略要求。华为为强化数字化能力,三年内将研发人员占比提升了13个百分点。  

数字化工具在此能发挥重要作用,比如通过可视化平台模拟资源调配效果,支持更灵活、精准的决策。

四、监控与迭代:建立动态调优的机制  

战略实施不是静态的,必须配套有效的监控和复盘机制。企业应建立一套涵盖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体系(如营收、创新效率、客户满意度等),并借助数字化平台实时追踪。  

定期复盘至关重要——可按季度回顾、年度评估,遇到重大环境变化则及时启动战略修订。华为就通过DevOps和试点验证等方式,持续优化解决方案,实现技术到商业的成功转化。  

某零售企业在疫情期间,凭借良好的战略健康度监测机制,快速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,有效应对了市场冲击。决策者要在“坚守长期方向”和“灵活适应变化”之间把握平衡,避免两种极端:要么轻易动摇,要么过度僵化。

结语  

战略规划的本质,是帮助企业将不确定性转化为成长动力。从华为等企业的实践可以看出,一套科学、闭环的战略流程,不仅能制定出更好的决策,更能提升组织的整体战略素养。最终,优秀的战略不是一份精美却僵硬的文档,而是一个能够持续进化、引领企业穿越周期的活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