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知识/战略规划/从战略规划到业务增长:斯加哲系统在新能源企业的 3 大应用场景

从战略规划到业务增长:斯加哲系统在新能源企业的 3 大应用场景

斯加哲战略规划管理系统
·
2025-10-05

某动力电池企业去年差点错失 2000 万政策红利:年初按 “旧补贴标准” 规划产能,没想到年中某省份出台新政策,对 “高能量密度电池” 补贴提高 15%,但企业因没及时调整产品结构,等反应过来时,政策窗口期已过。这是新能源企业的典型困境 —— 依赖政策、供应链敏感、项目周期长,传统战略管理常陷 “政策跟不上、成本控不住、项目拖进度” 的泥潭。《2024 中国新能源企业战略数字化调研》显示,68% 的新能源企业因 “战略与业务脱节”,导致年度业务增长目标完成率不足 60%。而斯加哲系统针对新能源行业特性,在 “政策驱动规划、供应链动态匹配、项目全周期监控” 三大场景形成落地解决方案,帮企业把战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。

一、先理清:新能源企业战略管理的 “3 个独特痛点”

和其他行业不同,新能源企业的战略管理始终围绕 “政策、供应链、项目” 三大核心,痛点也更具行业特性:

痛点 1:政策响应慢 —— 补贴、电价政策变了,规划还没动

新能源企业靠政策吃饭:光伏补贴、风电电价、动力电池退税,政策调整直接影响战略。但传统规划靠 “人工查政策、开会讨论”,反应慢半拍。某光伏企业 2023 年因没及时发现 “某区域分布式光伏补贴延期” 的政策,提前缩减项目规模,错失 1500 万营收;等发现政策时,已来不及重启项目。

痛点 2:供应链波动大 —— 锂、钴价涨跌不定,成本和产能 “两头慌”

新能源核心原材料(锂、钴、硅料)价格波动剧烈,比如 2023 年锂价从 50 万 / 吨跌到 12 万 / 吨,又反弹到 18 万 / 吨。传统管理下,企业要么 “高价囤料亏成本”,要么 “低价不敢囤导致断料”。某储能企业 2023 年二季度怕锂价上涨,囤了 3 个月原材料,结果后续锂价下跌,多花了 800 万成本;三季度又因囤料少,遭遇断料,停工 2 周,损失 300 万营收。

痛点 3:项目落地难 —— 风电、光伏项目周期长,延期超支成常态

新能源项目(如风电电站、光伏电站)从规划、审批到并网,常需 6-12 个月,涉及土地、设备、电网等多个环节,任一环节卡壳都会延期。某风电企业 2022 年一个项目因 “设备交付延迟”,并网时间拖了 3 个月,错过电价窗口期,年发电量少了 1000 万度,损失 500 万收益。

二、斯加哲的 “三大应用场景”:让战略跟着政策走、围着供应链转、盯着项目干

斯加哲系统不是 “通用工具”,而是针对新能源行业痛点,在三大核心场景打造 “战略 - 业务” 联动解决方案,每个场景都有具体功能、企业案例和业务增长效果。

场景 1:政策驱动的动态规划 —— 政策变了,规划跟着动,红利不错过

新能源企业的规划,核心是 “跟着政策走”。斯加哲的 “政策智能匹配模块”,能实时抓取、解读政策,自动调整战略规划,解决 “政策响应慢” 的痛点。

系统怎么用?看某光伏企业的案例

1. 政策实时抓取:系统通过 API 对接 “国家能源局、地方发改委” 官网,自动采集 “补贴政策、电价政策、土地政策”,还能用 NLP 工具提炼核心信息 —— 比如 “某省 2024 年分布式光伏补贴延续至年底,度电补贴 0.05 元”;

2. 规划自动调整:当政策变化时,系统自动测算对目标的影响。该企业原规划 “2024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 1GW”,系统根据新政策测算 “若多装 200MW,可多拿 1000 万补贴”,自动生成 “调整方案”;

3. 资源快速匹配:系统同步对接 “供应商、施工队” 资源库,算出 “多装 200MW 需新增 3 家组件供应商、2 支施工队”,并推送对接提醒;

效果:该企业 2024 年不仅完成 1.2GW 装机,还多拿了 1200 万补贴,分布式光伏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45%,比没调整规划时多赚了 1800 万。

场景 2:供应链与产能的动态匹配 —— 原材料价波动,成本和产能都稳住

针对 “供应链波动”,斯加哲的 “新能源供应链智能模块”,通过 “价格监控 + 库存测算 + 产能调整” 的联动,帮企业 “不高价囤料、不断料”。

系统怎么用?看某动力电池企业的案例

1. 价格实时监控:系统对接 “上海有色网、SMM” 等行业平台,实时跟踪 “锂、钴” 价格,设置预警阈值 —— 比如 “锂价低于 15 万 / 吨提醒囤料,高于 20 万 / 吨提醒控库存”;

2. 库存智能测算:系统结合 “订单需求、产能计划”,自动算 “安全库存”。该企业 2024 年一季度,系统测算 “每月需锂 50 吨,安全库存 100 吨(2 个月用量)”;

3. 产能动态调整:当原材料价格波动时,系统联动产能规划。比如 2024 年 4 月锂价跌到 14 万 / 吨,系统提醒 “可多囤 50 吨锂,同时将高能量密度电池产能提升 20%”;当 6 月锂价涨到 19 万 / 吨,系统又提醒 “减少囤料,优先消化现有库存,将部分产能调整为低锂耗产品”;

效果:该企业 2024 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同比降低 15%,没出现一次断料,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从 75% 提升到 90%,营收同比增长 32%。

场景 3:项目全周期战略监控 —— 项目不延期,并网收益不缩水

新能源项目的核心是 “按时并网”,斯加哲的 “新能源项目监控模块”,跟踪项目从 “规划、审批、建设到并网” 的全周期,避免 “延期超支”。

系统怎么用?看某风电企业的案例

1. 项目节点拆解:系统将风电项目拆成 “土地审批(30 天)、设备采购(60 天)、土建施工(90 天)、设备安装(45 天)、并网验收(30 天)” 等关键节点,每个节点标 “责任人、截止时间、依赖资源”;

2. 实时进度跟踪:系统对接 “项目管理系统、设备供应商系统”,实时抓取进度 —— 比如 “设备采购节点,系统能看到‘风机已生产 50%,预计 15 天后交付’”;

3. 风险自动预警:当某节点滞后时,系统自动预警并给解决方案。该企业一个风电项目,系统发现 “设备交付滞后 10 天”,立即推送 “备选供应商名单”,同时提醒 “调整土建施工节奏,避免窝工”;

效果:该企业 2024 年所有风电项目平均并网时间从 10 个月缩短到 8 个月,没一个项目因延期错过电价窗口期,年发电量同比增加 1800 万度,新增收益 900 万。

三、场景落地的 “三大业务增长价值”:决策层最关心的回报

斯加哲在三大场景的应用,最终给新能源企业带来 “看得见、算得清” 的业务增长,这也是决策层最在意的:

1. 政策红利多拿 30%—— 不错过每一笔补贴

某光伏企业通过系统,2024 年多拿 1200 万补贴;某储能企业借助政策解读,及时调整产品结构,拿到 “专精特新” 补贴 800 万。系统让企业从 “被动等政策” 变成 “主动抓政策”,政策红利获取率提升 30%。

2. 供应链成本降低 15%-20%—— 不亏在原材料上

某动力电池企业上半年成本降 15%,某储能企业避免 800 万囤料损失。系统通过 “价格监控 + 智能囤料”,让原材料成本更可控,供应链成本平均降低 15%-20%,直接提升利润率。

3. 项目收益增加 25%—— 不浪费每一个项目机会

某风电企业项目并网时间缩短 2 个月,年收益多 900 万;某光伏企业项目超支率从 15% 降到 5%。系统让项目 “按时并网、不超支”,项目收益率平均提升 25%。

四、决策层应用建议:新能源企业用系统,要抓 “3 个关键”

对新能源企业决策层来说,用斯加哲系统不是 “装工具”,而是要围绕 “业务增长” 抓三个关键:

1. 政策对接要 “全”—— 别漏了地方政策

不仅要对接国家政策,还要抓地方政策(比如某省的补贴、某市的土地优惠),斯加哲系统能覆盖 “国家 - 省 - 市” 三级政策,决策层要确保系统对接全口径政策,不错过区域红利。

2. 供应链数据要 “通”—— 别断了原材料数据

要让系统对接 “原材料价格平台、供应商系统、库存系统”,数据不通就没法精准测算。某储能企业初期没接供应商数据,导致囤料判断不准,后来补全数据后,成本降了 12%。

3. 项目节点要 “细”—— 别粗了关键环节

新能源项目的 “设备交付、电网审批” 等环节最容易卡壳,决策层要让系统把这些环节拆细,设置预警阈值,比如 “设备交付滞后 5 天就预警”,别等滞后 10 天才发现。

结语:对新能源企业来说,系统是 “业务增长的抓手”

新能源行业的竞争,早已不是 “有项目就能赢”,而是 “能不能跟着政策走、控住供应链成本、让项目按时落地”。斯加哲系统的价值,就是把这三件事变成 “系统能管、数据能撑、业务能涨” 的落地方案,让战略不再是 “纸上目标”,而是 “实实在在的营收和利润”。

某动力电池企业的 CEO 说:“以前做战略像‘走夜路’,政策、供应链、项目哪步都怕踩坑;现在有了斯加哲,政策变了能及时调,原材料价波动能稳住,项目进度能盯着,业务增长心里有底。” 对大中型新能源企业决策层来说,选对这样的系统,就是抓住了 “政策红利、供应链效率、项目收益” 三大增长引擎。